|
|
|
|
院务信箱 旧版入口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知行 > 正文

为了这件事!她奔走乡野十几年

来源:极目新闻 作者: 编辑:党群工作部 时间:2024-08-29 点击数:

“孙教授,您看下我们这条新加工生产线的运转情况。”8月14日,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上庸镇的村民迎来老朋友——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孙美玲教授。当天来到湖北宜品鲜食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聚焦猪肉生产加工,她带队把脉问诊献良策。

作为一名走在乡间小路上的科技工作者,孙美玲常年扎着马尾辫、穿着布鞋走在荆楚大地,她与企业负责人和农民总有说不完的话,也是他们最欢迎的人。

十多年来,她依托专业知识,做企业技术难题的攻关者;她情系基层,做乡村振兴道路的奉献者;她将科教学融合,启发学生,培养的学生成为新一代的乡村振兴建设者。

马不停蹄,赶往田间地头工厂车间

8月15日,在十堰市竹山县上庸镇刚忙完,孙美玲一行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十堰市竹溪县。早在一个月前孙美玲就收到了竹溪县科经局的邀约,前往当地的竹溪县汇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进行技术指导,并与湖北香蕈菌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项目洽谈。

“孙教授在我们十堰很受欢迎,各个县市、企业都抢着请她去指导。她很有情怀也很能吃苦,带着技术和成果,深入企业深入一线,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十堰市科技局副局长刘其乐说。

他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孙美玲把论文写在了十堰的山山水水、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助力了十堰市特色产业——绿色食品饮料产业发展。

最初踏上乡间科技工作者这条路时并不容易。2020年,孙美玲入选“湖北省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专家,为中小型企业提供科技服务。第一站是湖北咸宁,对接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园,她肩负着改进油茶种植和茶油提取技术的重任。“那时候第一次给企业打去电话,企业热情并不高,我几次说要去实地看下,企业一直往后推。”孙美玲回忆。

这时,雷厉风行的孙美玲直接驱车前往咸宁市通城县,到企业实地了解情况。“我们都没想到,孙教授直接就来了。但也很后悔没早点和孙教授好好交流,性格爽朗、做事实干的孙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园、湖北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杨宏旺说。

自那之后,孙美玲多次驱车前往通城,到企业车间、油茶种植区,详细考察茶油生产工艺,围绕困扰企业的鲜果保鲜、油茶储存工艺等问题进行科研攻关。“我们在研发工艺的期间,孙教授每天在现场亲自动手,一起想办法解决关键技术的困境,帮助我们搭建科研平台、理顺研发方向。”杨宏旺说。

孙美玲带领企业大胆创新、攻克难题、研发新品,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目前,湖北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不仅成了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基地种植的油茶已经覆盖了全县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地区,成功带动了附近居民的经济发展。项目成果《新型油茶籽鲜果保鲜、储存工艺及设备的关键技术应用》获得了长城食品科学技术国家二等奖。

企业一个电话,她第二天就来了

在十堰市郧阳区的大柳乡,这片坐落于秦巴山脉余脉的土地上,平均海拔达850米,日平均气温在9℃到12℃。这里是革命老区,主产的玉米和食用豆等高山杂粮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在这片宁静的乡野间,村民们时常可以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孙美玲,这个城里来的教授。

“孙教授不仅是大学教授,她更是我们企业和农民的老朋友,只要一通电话,她就从武汉赶到我们这个山区来。”谈到孙美玲,十堰市郧阳区大柳乡党委书记刘昌武感慨道。

孙美玲也和记者打趣,十堰是自己科技服务地方的根据地。说起这段“不解之缘”,还得从四年前谈起。2020年底,在“智慧之光”湖北专家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对接活动中,孙美玲带着研究的项目成果芦荟养生酒参会。对接会上,十堰市人社局的工作人员非常细心地将此次参会的专家成果收入成册并回到十堰市面向企业进行推广。

不久后,十堰市人社局的领导亲自来到了武汉,进一步面谈,建立起了人才与区域情感联系。最终促成了孙美玲和湖北仙尊酒业有限公司项目合作,实现芦荟养生酒的落地转化。

在十堰,孙美玲的足迹遍布武当山经济特区、丹江口市、郧阳区、竹山县、竹溪县。2020年,孙美玲入选“省科技厅的三区人才支持计划”。2021年,孙美玲又被任命为湖北省科技特派员。她以这些项目为载体,积极创新服务思路,把服务企业发展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首要地位。湖北向上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孙美玲作为“三区科技人才”主要服务的企业。

“非常令人感动的是每次遇到难题,只要我们打一个电话,基本上孙教授都会马上过来。”湖北向上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吉安回忆。那是在2022年的7月8日,因为夏季天气炎热,企业食品加工遇到了易变质、保鲜难的问题,姚吉安当即给孙美玲打去了电话。了解到情况后,7月9日,孙美玲带着团队成员就赶到了大柳乡。

在企业发展中,孙美玲一方面帮助企业充分挖掘高山杂粮的营养价值,打造地方特色食品。同时,她还带领企业在高山杂粮种植的基础上,打造全产业链,进行农产品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孙美玲带队自主研发了以玉米、红豆、糙米为主的杂粮食品及多种即食食品。

她还带来了一群教授

“孙老师帮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最大的感悟就是,没了科技也搞不成农业。”姚吉安笑道。他告诉记者,如今,企业的新产品高山杂粮酥饼已销往西安、兰州、广州、深圳等地,一年收入有3500多万元。企业还辐射带动当地120余人就业,发展了5万多亩订单农业,带动5000多户农户就业。

目前,该企业在孙美玲的建议下,创建了研发团队,并且已经开始申请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前不久,该企业还获评了全国杂粮十强企业、国家级生态农场等称号。2023年,大柳乡建立起了湖北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大柳乡),孙美玲任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站长,工作站负责联络大柳乡企业及农户开展科技示范、人才培养、创业创富等工作,现有专家11名。

“我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成立工作站,就可以邀请更多的科技工作者来到这里,共同为企业和农民办实事。”孙美玲说。在她的邀约下,湖北工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等高校专家纷纷来到了村里。孙美玲和她的团队成员正和大柳乡的相关企业就酒企扩建及新产品研发开展合作。“孙老师在服务地方这方面做得很好,她心系地方企业发展,遇到她自己不太擅长的领域,就会和我们交流,邀请大家一起来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大家也很乐意。”湖北工业大学张玉副教授说。

如今,在十堰市,不仅是孙美玲一人,她常带着团队一行人穿梭在蜿蜒的乡间小路上,走访各家农户、企业,和他们交谈、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时不时地,孙美玲还客串起当地人,和专家们讲起村里的发展。

孙美玲的脚步更是走向了全国,“目前我是广东省、山东省、江西省等外省的技术研发专家,我自己在广东也承担一些项目,空闲时间在广东待得最多。”孙美玲爽朗地笑着说。她告诉记者,近年来自己“转悠”了全国几百家企业,大到央企20000多员工的集团,小到十几个人的小微企业。“中小型企业很不容易,我有责任去帮助企业生存和发展。”孙美玲说。

学生接力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前行

“在孙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她鼓励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地将科技应用于乡村发展。”湖北大学知行学院2023届毕业生李天一回忆起与孙教授一起参与的大学生三下乡实践项目。

那时的他们头顶炎炎烈日,脚踏泥土地。孙教授与学生同吃同住,共同为咸宁油茶种植农户进行技术科普,解决种植户面临的实际问题。也正是因为本科期间跟随着孙教授打下的科研基础,李天一顺利考入湖北工业大学进一步求学深造。

从教22年以来,孙美玲始终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真本领,解决真问题。8月7日,第七届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演大赛在佛山举行。孙美玲指导的“食全食美”健康食品青年科技创新学生团队通过了层层比拼进入了决赛,并在决赛现场进行成果路演和介绍。“孙老师很注重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鼓励我们参加各类比赛,鼓励大家在比赛中锻炼提升自己。”青科团队负责人尹朝阳说。

“现在都还记得孙老师说过的,我们要做实实在在的事情,解决真真切切的难题。”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毕业生、咸宁市崇阳县沙坪镇党委委员、副镇长任海庆回忆。任海庆告诉记者,孙老师是一位接地气、有想法的人,在生活上尽职做着学生们的“大家长”,在科研上思维拓展、常常“脑洞大开”,同时她“乐天派”的外表下又非常能吃苦。现在,任海庆工作中遇到难题时也常和孙美玲沟通。

远在千里之外的山东烟台,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毕业生、鲁东大学副教授宋志忠跟随孙美玲的步伐,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前行。2019年,宋志忠入选了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引育计划,2019-2021年入选山东省委组织部“万名干部下基层”乡村振兴服务队。“在学校跟随孙老师学习收获颇丰,帮我找到了人生方向。现在做着和老师一样的事情,服务乡村,我会继续努力。”宋志忠说。

荆楚大地上,孙美玲一个人,变成一群人,一同在为助力乡村振兴而奔走。这一刻,孙美玲感到无比幸福。

相关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1-G2QmTQfmtUfznZtCjDA

 

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谌家矶街兴盛大道特1号

邮编:430011

投诉举报电话:027—62308156

安全值班电话:027—82307110

版权所有©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京ICP证000000号